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数个行为人在分别实施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责任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形:
1.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在下列情形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1)共同侵权人的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教唆人、帮助人与行为人的连带责任。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3)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加害人的,由加害人承担侵权责任;不能确定具体加害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4)分别实施的行为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行为人的连带责任。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5)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的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被侵权人通知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6)高度危险物所有人与管理人、非法占有人的连带责任。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第五篇
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7)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连带责任。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2.按责任大小担责或平均分担
《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1)按责任大小确定赔偿份额。虽然数个侵权行为结合造成了同一损害,但是在大部分案件中,可以根据各个侵权行为对造成损害后果的可能性来确定责任份额。法官判断这种可能性,一般综合考虑两方面情况:
首先,根据行为人各自的过错。大多数侵权行为以过错为构成要件,将过错程度作为确定连带责任人之间责任的依据,这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法庭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将对每个责任主体在实施侵权行为时的过错进行比较.有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等较大过错的,承担的赔偿数额较大;过错较小的,承担较少的赔偿数额。
其次,对原因力进行比较。原因力是指在构成损害结果的多个原因中,每一个原因对于损害结果发生或者扩大所起的作用。原因力也是确定连带责任人赔偿数额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需要对各责任主体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所起作用进行比较,所起的作用较大的,应当承担较大的赔偿数额;所起的作用较小的,分担较小的赔偿数额。
(2)平均分担赔偿数额。责任分配的尺度很难有一个可以数量化的标准,在某些情形下,由于案情复杂,很难分清每个侵权行为对损害后果的作用力究竟有多大,在这种情形下,法律规定由各个行为人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京ICP1201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