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可胜诉后支付律师费!  电话:13691255677  

婚姻家庭律师 >> 遗产继承

第43节:唐太宗遗嘱:无可奈何下的决定

日期:2015-02-03 来源:北京遗产继承律师网 作者:何木风 阅读:40次 [字体: ] 背景色:        

第43节:唐太宗遗嘱:无可奈何下的决定

李世民的儿子们下场都很可悲: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在《旧唐书·太宗诸子》后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我们知道,皇帝不可能把皇位传给外姓人,所以,宽容一点来讲,李世民也只有这十四个候选人。而第二、第十一、第十二子又早夭,所以只剩下了十一个候选人。而这十一个中有十个却陆续出局。

首先出局的就是大儿子李承乾和第四子李泰。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小时候的李承乾秉性聪明,八岁即被封为皇太子。谁知长大后却喜好声色,漫游无度,而且特别善于伪装。在他老子面前,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这样的人注定要搞出事来,果然,他最终选择了革他老子的命。关于他造反的说法有两种:第一,此人腿脚不好,又加上父亲对四弟魏王李泰很看重,他很怕被废;第二,父亲当年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对他影响很大。但最终他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魏王李泰自然也不是好东西,他对大哥早有成见,并且私立党羽想要夺太子之位,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想立他为太子,但他不满足,也想革命,结果被老子幽闭起来,三十五岁就死了。

唐太宗十分痛心,他后来的死也跟这件事有关。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报应一说,那这件事就该算是老天对他的惩罚了。为了不让悲剧再重演,他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

太子是一国之本,唐太宗对此深为了解,他把目光投向了第三子吴王李恪,李恪是隋炀帝的女儿阴妃所生。此人文武兼备,和唐太宗很像,并且在大臣、百姓中的威望很高,唐太宗很想立他为太子,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却强烈反对。因为他看到外甥李承乾、李泰都出局了,就想把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推上来。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不立。而李恪也没有因为未被立为太子幸免于难。后来,长孙无忌辅立李治,借口“谋反案”杀掉了李恪,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绝众望”,从而稳定外甥李治的统治。

最终,唐太宗无奈之下把目光投向了第五子李忻,但这个儿子也不是好人。为了让李忻成材,他把李忻身边的长史换掉,让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可就在贞观十七年(643年),李忻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失败被杀。第六子李愔是个享乐主义者,他所在的州县百姓恨不得杀了他,这样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江山交给他的。第七子李恽,因被人诬告其谋反,惶惧自杀。第八子越王李贞,听他讲话直觉他是个绝对的好人,但看其做事却是个绝对的小人。唐太宗最终还是把眼光投向了最后三个儿子:第十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第十三子赵王李福平庸无能;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本事,而且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被贬黔州。

那么,剩下的也只有李治了。

由上可知,唐太宗选择李治是无奈之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手中已经没有了候选人,其次就是朝廷重臣长孙无忌的影响力。

中国有句俗语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可为什么唐太宗的儿子们却如此不争气呢?当初,唐太宗不是没有对他们进行教育,他经常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告诫他们不可忘了李氏家族的传统。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这位英明盖世的皇帝肯定认识不到,导致他的儿子们一个个腐化堕落的灭亡之咎,全在“家天下”的宗法制度。

尽管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规定出了不可违犯的嫡长传世的办法,但它根本不可能保证皇位的和平过渡。换作是另一个朝代,这种和平过渡还有可能。但在唐朝,由于李世民开了个“非长子而得到皇位”的先河,更让这一规定雪上加霜。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