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可胜诉后支付律师费!  电话:13691255677  

婚姻家庭律师 >> 同居析产

同居财产如何处理 关系认定成关键

日期:2015-11-29 来源: 作者: 阅读:78次 [字体: ] 背景色:        

同居财产如何处理 关系认定成关键

作者:杨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婚姻关系之外,同居也逐渐成为男女双方选择结合的一种方式。根据统计,2014年至今,北京一中院共受理同居类纠纷近10件。虽然案件总数不多,但因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当事人争议较大,此类案件也成为法院审判实务中的难点所在。

案件回放:

依据同居关系主张返还财产 法院认定同居关系不成立

李某与刘某因共事相识,并确立了恋爱。2005年,刘某购买A、B两套房屋并取得所有权证书。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刘某曾从李某的银行账户中支取过部分款项用于支付装修费用等。后李某曾在A房屋中居住。2010年,李某与刘某签订一份协议,协议中约定:A房产属于刘某名下。购房及装修所支付所有费用之中,刘某一共向李某借款50万元。还款时间及方式,双方另行约定。2010年6月起,对于该处房产的每月还贷数额,双方共同承担,一人一半。支付方式由双方另行协商。后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刘某返还所欠款项及购买生活用品费用,要求刘某返还购房款、装修款及贷款,同时请求判令刘某就A、B两套房屋增值部分进行补偿。

庭审中,李某提交《购房、房屋装修借款协议》、银行交易明细、装修(含设计)费发票、购买家电的合同、交款凭证及刷卡记录、还款记录、证人证言、居住证明、照片、缴纳电费、停车费收据等,用以证明其与刘某之间为同居关系。刘某认为李某所出购房款及装修款的性质是借款,约定共同还贷是因为李某居住在A房屋内,还贷用以折抵房租。不认可双方存在同居关系。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主张与刘某具有同居关系,而刘某对李某提出双方存在同居关系的主张则不予认可,故李某应对此提出双方存在同居关系相应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李某虽为此提供了照片、银行历史交易明细、合同、发票、视频等证据,但上述证据仅能证明李某曾在刘某购房、装修、还贷、医疗等过程中曾经有着出资等情况,以及二人在相处过程中存在男女两性关系,而无法充分证明双方具有符合同居关系的形式要件。故对李某基于双方存在同居关系而提出的诉讼请求法院无法支持。因刘某在本案审理中亦认可李某曾在其购房、装修、开店中有着相应的出资,但提出上述款项均为向李某的借款行为或共同的投资行为,主张应另案解决双方之间的借贷、投资等纠纷,对此法院予以认可。最终法院判决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根据我国现行的《婚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同居是指符合婚姻的实质要件,但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男女自愿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一种两性结合方式。同居关系纠纷是指具有同居关系的男女当事人,解除同居关系时,涉及同居关系存续期间共有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问题时引发的纠纷。当事人起诉只请求要解除同居关系的,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法院在处理同居关系纠纷时,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同居关系。如果双方当事人均认可同居事实,则法院予以认定。但在双方当事人就此发生争议的时候,则应当由主张存在同居关系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实务中,对于如何确认存在同居关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较于一夜情、短暂的恋爱关系等情形,长期且较为稳定地共同生活是同居关系成立的典型特征。但由于同居是发生在当事人之间比较私密的事件,外人一般知之甚少,且即使共同生活也很少在平时生活中留下比较充足的证据,而当发生争议时,如果另外一方否认存在同居关系,主张存在同居关系的一方欲证明这一事实存在并不容易,法院也很难认定。实务中,法院会结合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综合判断。本案中,在刘某坚决否认与李某存在同居关系的情形下,李某仅凭提交相关消费记录、照片、缴费收据等证据无法证明双方长期稳定共同生活,法院据此对李某主张同居关系存在不予认可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在同居关系纠纷中,财产问题往往是当事人之间的争议焦点。在确认双方当事人存在同居关系的情形下,法院需要对双方之间的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扶养问题进行处理。而在无法确认双方存在同居关系时,法院则不能在此类案件中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因为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上对于同居关系并没有进行保护,但鉴于当事人之间有一定的特殊人身关系,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对同居关系之间产生的财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整。构成同居关系情形下,当事人之间财产问题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因为当事人如果共同生活,一般都会发生财产混同,这是相较于一般主体之间财产问题的特殊之处。鉴于此,法院在能够查清相关事实的情况下,按照查清的事实处理,在无法区分的情形下,则可以综合案情,从公平公正的角度进行处理。这与处理一般陌生人之间财产关系有很大不同。因此,是否构成同居关系,会导致财产处理原则和适用法律产生差异。本案中,因为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形成同居关系,因此双方的财产争议不能在本案中予以解决,如果当事人认为双方之间的争议涉及到其他法律关系,可以另行主张。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不同,并不受我国法律的保护,现行规定对此也并不鼓励,因此当事人在选择此种生活方式时要慎重,双方之间最好达成明确的约定,从而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