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北仑的老太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二十几岁时,她独自嫁到上海。
后来,老太在老家北仑买了套房子,想着可以“叶落归根”,房子平时就由几个兄妹帮着打理。
你赡养我赠房,老人与远房侄子“签约养老”
老人因为膝下没有子女,为了避免老无所养,老人与在上海定居的远房侄子某订立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某每月支付老人300元生活费,同时负担一切日常生活开销直至终老。
作为回报,待老人死后,名下财产即归某所有,当然也包括北仑的房子。
遗憾的是,签好协议后,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可某常称繁忙,并未尽到赡养义务。老太在北仑的五个兄弟姐妹知道后,就将她接回老家,轮流照顾她。
老人兄妹指责侄子“未尽赡养义务”
就这样,老人的兄妹照顾了她六七年;2010年,老太病逝。
奇怪的是,这时某开始活跃了。他手持遗赠扶养协议,要求取得老名下的所有财产。兄妹们当然不同意,“这小子好几年了人都没怎么出现过,更别说赡养老人了,我是无论如何不会让遗产落到他手里的”。老太的哥哥很气愤。
兄妹们商量后,初步的想法是以老太的名义成立一个基金。
双方多次协商后都没达成共识,老太最小的妹妹索性住进了老人在北仑的房子。这些年虽然纠纷未解决,但双方倒也相安无事。
某答应不卖房,可由老太的兄妹使用
2014年夏天,变故发生了。
这一天,房产中介突然带着几个人来看房。“这是怎么回事?”一打听,大家才知道,某早就办了房产变更手续,现在某才是房子的主人。
“生前六七年所有的生活费、医疗费,包括丧葬费都是由我们平均负担的,某分文未出,连老太的葬礼也没参加。”兄妹五人忍无可忍,把某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决某不享有房屋所有权。
某的回应是,虽然自己没有常年陪伴在老太左右,但是每个月都支付了一定的生活费、医药费,几年下来,在老人身上也花了近10万元,这房子是应得的回报。
承办法官告知兄妹几人,房屋的所有权以登记为主,这套房屋在房屋登记处已由老太变更为某,现在某就是房屋的所有人了,除非撤销遗赠扶养协议。
最终,在法官调解下,某答应不会卖房,可由老太的兄妹使用。今后若遇拆迁等问题,双方再行协商处置。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