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崇祯皇帝遗嘱:遗嘱写给谁
就是不肯南下
如果说,李建泰是崇祯想要主动出击的理想的话,那么,由于李建泰的懦弱使得崇祯彻底丧失了主动出击的理想,代之而起的是被迫的防御。
二月二十八日,李自成正在攻打宁武关,崇祯下诏天下诸镇兵入援勤王,又命廷臣对战守事宜献计献策。这个时候,谁还能有什么好对策?如果有,也不至于等到这个时候才拿出来。况且,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崇祯下诏让各地军队入援勤王,但也只能是让宁远总兵吴三桂入援。因为已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入京了。
其实在正月,崇祯就想征调吴三桂入援京师,但吴三桂西援,实际上无异于拱手将辽东最后四城让给清兵。所以,当这一方案提出来时,朝廷内部立即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首辅陈演、魏藻德与工科给事中高翔汉等人为首,他们坚决反对吴三桂入援。这些人反对的借口在崇祯意料之中。如果调吴三桂进京,能否击退李自成先不待说,山海关外宁远四城肯定会丢却。他们说,如果放弃关外四城就是丢了朱家祖宗留下来的土地,皇上您怎么能做对不起祖宗的事。
另一种意见则是以蓟辽总督王永吉、吏科给事中吴征麟为首,他们认为,必须要调吴三桂进京。王永吉认为,皇上丢了祖宗留给的土地已经不是一块两块了,仅李自成从河南到这里,整个山西就快归人家了。难道还在乎关外四城吗?
高翔汉对王永吉的话极为愤慨,他指着王永吉的鼻子喊道:“你身为蓟辽总督,肯定是贪生怕死所以才出此下策。如果皇上一定要放弃宁远,臣等不敢任其咎。”
陈演此时也跳出来和高翔汉唱高调:“一寸山河一寸金,锦州告急,宁远兵万不可调。”
崇祯皇帝拿不定主意了,确切地说,是他被那几个反对吴三桂进京的大臣给捉住要害了。这些大臣也大概知道这个皇帝到底在想什么,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知道皇上想要吴三桂进京。但是,一旦吴三桂进京,所有主张中立的大臣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对面前这个皇上的脾气太了解了。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反对吴三桂进京的人并不相信李自成真能打到北京城下,身在京城里的官僚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他们以为北京城是铁桶,满洲人不是来过两次都无功而返吗?
崇祯皇帝见廷臣意见不统一,又召集科道九卿诸臣会议,继续讨论吴三桂勤王的问题。但是,在许多不相信李自成能打到北京的大臣们的努力下,几个大臣支持吴三桂回京师勤王的声音慢慢地小了起来。
崇祯皇帝把这几个人的意见交给六科和内阁,但六科不署名,内阁大臣允议不决。此时的崇祯已经急得抓耳挠腮,李明睿又来了,跟他再次长谈了一番。李明睿自然知道皇帝的德行,就努力劝说他南迁。崇祯这个人就是贱,你越是要他这样,他就越不这样。
崇祯之所以抱着誓死不南下的心思,恐怕跟他在朝堂上说的一段话有关。他说:“祖宗辛苦百战,定鼎此土,贼至而去,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况且,我一人独去,宗庙社稷怎么办?十二陵怎么办?京城百姓怎么办?逆贼虽然猖獗,但朕是九五之尊,有天地保佑,再加上诸先生之努力,或不至此。如果真的走到无路可走的那一步,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我心已决。”
这段话告诉我们,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抱着侥幸心理:清兵几次进围北京,不是都没有攻破吗?他自信都城守备有余,援兵四集,灭贼还是有戏的。
他虽然如此说,但仍旧为南迁做好了准备。先是让天津巡抚收集漕船,在直沽口待命,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他又暗示大学士陈演率百官固请,但陈演不干,他害怕以后担劝驾南迁的罪名。崇祯皇帝气得死去活来。他的生气并不能阻止李自成的进逼京师。
三月初一,李自成攻破宁武关,李明睿最后向崇祯建议,让太子南下监国。崇祯一听,立即就火了:你让我在这里等死,然后让我儿子去逃命,简直是岂有此理。他坚决不答应,并且用自己十七年的从政经验搪塞道:我经营天下十七年都搞成这个样子,他一个孩子有什么能耐?!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