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明太祖遗嘱:最失误的政治遗嘱
他最应该先对付的是叔叔朱棣,但却一直留到最后。他削五王时风扫残云,却在削朱棣时于心不忍,他说,我即位不久,就连废五王,若又削燕,怎么跟天下人交代呢!
可就在他开始削藩不久,朱棣就已经开始准备造反。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他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起兵造反,朱允炆这才被迫应战。但良机已失。
第二个错误就是朱允炆的仁爱孝悌,有时候,以这种态度去对待仇人就是妇人之仁。当帝国的优秀武将耿柄文率军北伐时,他就再三告诫出征将士:千万不要让自己背上杀叔之名。这就等于下达了不要伤害燕王性命的命令。
而朱棣也的确“审时度势”,在战场上一旦遇到危急情况,他就站在队伍前面,用侄子的这句话告诫对方,趁势掩护军队逃跑。东昌战役中,朱棣几乎全军覆没,但由于诸将奉皇帝的命令,都不敢对朱棣赶尽杀绝,最终,朱棣自己殿后,后面的追兵像是护送他一样,眼睁睁地看着他逃走。这次战役如果没有朱允炆的口谕,那么,朱棣早已经一命归西了。
再次,朱允炆在皇宫中长大,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又年轻,虽然受到朱元璋的栽培,但实践经验却少得可怜,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注定了这位“全日制大学生”和在社会历练的朱棣不能相提并论。当建文三年(1401年)十一月,整个战争形势即将发生根本转变时,这个“大学生”还陶醉在“小大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骗鬼的迷梦中。
最后一点,朱允炆错用了李景隆。此人一生下来似乎就学会了怎么把战争打得最惨的技巧,更是学会了如何让对自己有信心的人丧失信心。结果,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把朱允炆交给他的军队全部送进了地狱。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建文一朝已经无大将可派,因为许多优秀的武将已经被朱元璋杀光了。
朱棣后来采取的是直奔南京的战法而打败了朱允炆,他能这么轻易地就敢采取这种战法,又这么轻易地取下了南京,还是朱允炆给他的机会。朱允炆这个人很奇怪,最先违反《皇明祖训》的是他,下死工夫遵守的这一训令也是他。
朱元璋当初规定太监不得干政,朱允炆上台后就对太监严格管理,不许他们多走一步路,不许他们多说一句话。事实上,就是在朱元璋时代,太监也没有受到过这样凄惨的待遇。所以,当朱棣起兵后,这些太监就纷纷把朝廷的一切消息都及时地汇报给了朱棣。这才有了朱棣敢于直取南京的战略。
朱允炆的失败,一方面要归罪于他自己,另一方面则要归罪于朱元璋。朱元璋最不明智的地方就在于:赶走了家里的打手,把他们的砍刀收上来又给了亲戚,让亲戚去院门守护。他本以为宅子彻底安全了,但最后,其中就有一个亲戚返回家里,干掉了他的接班人。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