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成吉思汗遗嘱:信仰与真理并存
此时,丘处机正在山东修炼。收到成吉思汗的诏书后,于1220年二月,从山东出发,一路北行,三月份抵达了燕京。当他得知成吉思汗已经从乃蛮故地拔师西征后,就写了一封《陈情表》上书成吉思汗,里面对成吉思汗的文治武功极尽赞美之辞。
成吉思汗看了信后,非常高兴,但他不可能在原地等着丘处机的到来,他要一直西征。于是,丘处机只能按照成吉思汗的安排,跟在他的后面,直到1222年四月五日,丘处机才见到了驻扎在八鲁湾的成吉思汗。
一见到丘处机,成吉思汗就说:“金、宋征聘你,你都拒绝了,而你却不远万里来见我,我很高兴。”
丘处机说道:“山野之人奉诏而来,此乃天意。”
成吉思汗接着便问:“真人远道而来,不知有无长生不老之药?”
丘处机坦言:“世上只有延年益寿之药,从来没有长生不老药。”
成吉思汗当时很失望,但他对丘处机的诚实很是欣赏,这以后,成吉思汗就把丘处机留在身边,经常和他探讨炼丹养生之道。
在这位傲视天下的大汗看来,不死之药并非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他把丘处机留在身边,大概是想以诚心来打动丘处机,让他拿出不死之药。1224年,成吉思汗让丘处机回到燕京,并让他住下来,并且经常惦记着这位老朋友,他在一道圣旨里对丘处机说:“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与其说,这是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眷恋之情,倒不如说是他仍抱着丘处机有不死之药的希望。但是,丘处机死了,成吉思汗想要长生不老的希望破灭了。
他感觉到了大限已来,而且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一代天骄到了这个时候,所能做的,只有为自己打下的江山进行一次总体的规划。
简单地讲,成吉思汗临终有三大遗命。
一是再次明确继承人。让诸子立誓,拥戴窝阔台继位。
二是对诸子、诸将安排灭金方略。他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三是对自己的身体做了交代,他说:“我不愿死在家里,我要为名声和荣誉走出去!”
这就是成吉思汗,一个把一生都献给了战场的人,就是死,也要在战场上结束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三道遗嘱,成了成吉思汗在世上最后的话,也成了他为后世和自己做的一个最为深刻的预见和总结。
最后一个月
让我们再来详细回顾一下这位天之骄子临走时的情景。
1227年闰五月,宁夏的酷热让这位蒙古大汗吃尽苦头,他只好到六盘山脚下的开城避暑。开城南依六盘山,是控扼秦陇咽喉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分界线都在此。成吉思汗一定还记得,十一年前自己在攻打金政权占据的潼关失利后的情景。那时,他始终找不到灭掉金国的最佳方法。他找来金国降将郭宝玉询问攻取中原之策,郭宝玉就献出了攻夏灭金再取宋的计策。六月份,他就病倒了,从这时到第二个月的十二日,他一直没有出过开城。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这位大汗到底在想什么呢?我们的确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他的确做了很多事。
首先,他再三叮嘱窝阔台:“耶律楚材是一人才,你必须要重用他。”
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在攻取金国的中都后,得到的一个人才。此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知识丰富,胸怀大志,但成吉思汗并没有重用他。一是因为当时朝廷组织不够健全;二是西征时以军事行动为主,少有政治措施,最需要的是军事人才,耶律楚材是政治家,自然较少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三是耶律楚材所学习的治国平天下的儒学,对于生长于游牧社会,以弓马取天下的成吉思汗来说毕竟是太深奥艰涩了,况且在当时的西域也用处不大;最后,成吉思汗很可能是把耶律楚材作为一种“人才储备”,以便天下平定后使用。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