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曹操遗嘱:不谈国事谈生活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二十三日前,魏王曹操的确病倒了,但没有发生这么多怪异的事。二十三日那天,他觉得命不久矣,就立下了遗嘱:我在军中执法是正确的,至于小的愤怒,大的过失,不应该效法。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能遵守古代制度。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穿的礼服要像活着时一样。别忘了。来殿中哭吊的文武百官,只要哭十五声。安葬之后,文武百官都脱掉丧服。驻防各地的将士,都不要离开驻地;官吏们要各守职位。入殓时穿一般的时服,埋葬在邺城西面的山冈,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
遗嘱还说:我用剩下的香可以分给各位夫人,她们没有什么事可干,学着做鞋卖点钱……我做官时历次得到的绶带,都放置在仓库中。我留下的衣物,可放在别处,不能存放的,你们兄弟可以分用。
遗嘱的最后一部分说:我的歌舞伎人都要居住在铜雀台上,并在正堂上安放一个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每天献上干肉干粮,每月初一、十五,向着灵幔奏曲跳舞。你们还要时时登上铜雀台,遥望埋葬我的西陵墓田。
应该说,曹操很放心地走了。因为很久以前,他就安排好了接班人。他的接班人就在他死后不久,以汉朝丞相的身份篡夺了汉政权,建立魏政权。
汉朝结束了。
等于说,“建安二十五年”是这个年号在中原的最后一年。从此以后,只是在蜀地才有所谓“建安二十六年”的说法。
英雄之死往往让草木皆悲,风云变色。曹操当之无愧于英雄称号,但他的死却是那么平静,包括他的遗嘱也是那么家长里短,波澜不惊。只谈人生不谈国事的遗嘱,让这位英雄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为和他活着时一样,他的自信让他认为,后继者必将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他的自信更让他认为,其他两国已不足虑。所以,他平静地写下琐碎之事,平静地死掉。
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左右,中华大地上到底是一种什么政治格局呢?
三国之局
曹操给接班人留下了一笔非常可观的遗产,那就是一大批人才。贾诩、刘晔、张辽、曹仁、张合、徐晃、文聘、曹洪、司马懿、曹真、曹休……少长咸集,群贤备至。还有足以让接班人有资本向外扩张的军力和来自广大土地的税收。
那么,在魏国之外的其他两国是什么状况呢?曹操对此深为了解。他死的前一年,建安二十四年(119年)秋,刘备在成都自立为汉中王。表面来看,此时的刘备无论在人事上、地域上、军事上都如日中天。他手下的精兵强将主要有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马超、李严、魏延、黄忠、赵云、黄权等等,济济一堂,颇为壮观。但是,仔细一研究,就会发现,刘备一方存在着很严重的危机,首先是李严和法正的出局,其次是要派出关羽守从东吴借来的战略要地荆州,赵云此时到底是什么水平,刘备还不得而知,所以并未加以重用。而魏延刚刚从行伍之中被优选出来,还没有形成独当一面的声名和威势。这样一来,真正撑起刘备政权的就只剩下了诸葛亮、张飞、马超、黄忠。其中黄忠已经老了,马超羁旅故国,而且已经有过数次背叛故主的记录。那么,真正支撑刘备势力的只有张飞和诸葛亮。一文一武,一将一相。尤为重要的是,刘备与孙吴在荆州的问题上一直搞得很僵。曹操相信,这种僵局肯定会被打破,而代价就是两国交兵。
事实正如他所料,在他死后两年,东吴出奇兵击败关羽,关羽死掉。刘备出兵攻击东吴,被打败。一系列杰出人物,关羽、张飞、黄忠、马良,包括刘备自己都死去,剩下的一个诸葛亮已无法完成刘备光复汉室的遗愿。
在东吴方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就有了收复荆州的想法。曹操当然也这样想,因为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刘备极不想还,孙权极想要回。果然不出曹操所料,这一想法最终在几个月后被杰出的中年将领陆逊实现。陆逊趁着关羽出兵北上造成荆州内部空虚时,自信地认为荆州必可攻下来,结果如他所愿。这位中年将领能击败刘备,实在是天意。本来,孙权所依仗的是吕蒙,但是,就在刘备大哭关羽并准备进攻东吴时,吕蒙却死掉了。孙权曾不止一次地向刘备求和,因为他深知,没有了吕蒙的东吴比从前更弱了。但刘备偏要来送死,孙权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派出了陆逊。陆逊最终以微弱的优势在这场决战中险胜。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