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秦始皇遗嘱:必将被篡改
实在是太巧了,秦始皇想,徐福说的大概不错,长生不老药果然有神怪保护。为了给徐福扫除障碍,他亲自带领士兵登上大船出海,大海有大鱼是情理中的事,秦始皇果然就见到了一条大鱼,并用弩射死了这条大鱼。他心里稍稍得到了点安慰:第一,长生不老药有希望得到了;第二,自己能打败神怪,就证明自己并非是凡人,非凡人都是有上天保护的,自己不可能死于意外。
一个精神原本就不正常的人一旦得到了些许安慰,就更加地坚定自己的言行。他始终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的死期快要到了。
该年六月份,他巡游到了平源津,突然就病倒了。从史实来推断,秦始皇患的应是因中暑而突然引发的心脏病。这种推断不是没有根据,长期的挫折与刺激让他的消极情绪不断爆发,屡屡导致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心脏承受的冲击太大太多,心脏病突发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一定存在。另外,身心本不健康的他,旅行几千里后精力消耗极大,身心对环境的适应与抵御能力降低,结果酷夏中暑,而引发心脏病。
但是,他始终不让人知道自己生病,并且非常讨厌别人提到“死”、“病”一类的字。因为他认为,还有两样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曙光,一样是徐福的长生不老药,另一样是他自认为射死的那条神鱼带给自己的上天的庇护。
所以他始终对后事,包括对帝国的未来,一点都不上心,大秦帝国已经走到悬崖边,秦始皇也不去拉。他身心俱疲,却不相信自己会死。
那么,在今天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秦始皇如此坚信自己的“愚蠢”信念呢?他对自己的生命非常地在意,而对秦帝国,他到底有没有在意过?
错误的方法
秦始皇的少年时期过得并不幸福,从落难王孙到秦国国王并没有让他得到一丝心理的安慰。他灭六国很可能是出于一种不健全的偏激心理,秦国从商鞅变法后就完全有实力可以灭掉六国,这从秦始皇灭六国的战略上可以得到证明。但为什么是秦始皇而不是他的前几任国王,说到底,不过是历史的偶然。
从个人才能角度来讲,秦始皇无疑是个天才,中国几百位皇帝中,秦始皇无疑称得上中上之才。称帝后,他让李斯进行的一系列治国举措都是与当时形势相符合的。但就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他有了一种忧虑,就是六国复辟。
试想,“皇帝”在那个时代不过是他的一个发明,他虽然统一了天下,但并不代表六国都认可他这个天下之主。于是,许多六国遗孤都将矛头对准了他。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曾经刺杀过秦始皇的荆轲同党高渐离险些用乐器筑要了他的命,高渐离的这一击让他对六国贵族与六国热血青年产生了戒备心理,他杀掉高渐离后,再也没有亲近过六国的人。
这件事不过是在肉体上伤害了他,而发生在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儒生讥笑事件彻底伤了他的心。这一年,他东巡郡县,并谦虚地与鲁地七十多位儒生商讨刻石颂秦德,秦德是否存在,秦始皇与那些儒生们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秦始皇看来,他把百姓更名为“黔首”就是一种德,并且让黔首有田种,承认土地私有,这都是一种德。可他忘了,这种德是在血雨腥风后施舍给六国百姓的,并且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六国百姓得到的他所谓的“德”几乎趋近于零。
儒生们让他失望了,儒生以一种近乎嘲笑的不合作态度让他心里十分不痛快。所以,他先前准备让儒生们参加封禅大典之事并没有实施。可那天不巧下起了大雨,他狼狈地躲在大树下,幸灾乐祸的儒生对此极尽挖苦之能事。秦始皇本可把这些人一杀了之,但为了以牙还牙,他封了为他挡雨的松树为大夫,这无疑给了鲁地儒生一个巴掌——鲁地儒生连植物都不如。
最让他恐惧与痛恨六国后人的是下面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他在东巡途中遇到了韩国贵族张良和一个能挥舞几百斤重大铁锤的刺客,幸运的是,刺客挥出去的大铁锤击中了他的副车,里面坐的是谁,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无论里面坐的是谁,都成了肉饼。秦始皇面对着一堆肉饼,愤怒与憎恨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他下令全国搜捕,可张良与刺客并没有捉到。秦始皇的心情十分不好。两年后,第二件事发生了。这一年十二月,他穿着便服对都城进行秘密考察,想不到在兰池,他遭到了偷袭,偷袭他的人虽然被他的武士击杀,但他的恐惧感再一次升腾。他坚信,偷袭他的人定是六国后人。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