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官司常识
继承开始的通知和遗产的保管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的期间,由于遗产的最后归属权尚未确定,需要对遗产进行保管,以免遗产遭受不应有的损害。我国《继承法》第24条规定:“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由此可知,负有保管遗产义务的人,首先是存有遗产的人如果被 的遗产由不同的人占有,那么这些人都是遗产的保管人。
诉讼中发现他人遗嘱处分了自己的合法财产,该怎么办因A处楼房为甲男和乙女共同出资购买,虽登记在甲男一人名下,但仍属于二人的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在双方没有约定的情况下,A处楼房的一半份额应属于乙女所有,并非甲男的遗产,甲男无权处分,故甲男遗嘱的这部分,应认定为无效。小甲只能根据甲男的遗嘱继承A处楼房的一半份额。
起诉继承纠纷,应当将所有继承人列为被告吗继承纠纷中,争议的各方一般是有亲属关系的人,大部分是至亲。所以,发生争议后,部分当事人只是不满其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行为,很少对所有的争议相关人员都提起诉讼。但是,因为继承的财产具有同一性,一个继承案件会对所有的继承人产生影响。所以,您单独起诉获得了这部分拆迁补偿利益的大叔叔是不合适的,尽管您的另外一位叔叔与两位姑姑口头放弃了继承。
遗产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这是一项兜底的条款,除了上述六种财产以外,其他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也属于遗产的范围。《继承法意见》第3条规定: “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
继承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国家、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不能成为继承权的主体。虽然国家、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也会接受遗产,但这并不是以继承人的身份接受,而是以遗赠或者接受无人继承遗产的方式取得遗产。
继承的概念、特征及种类法律意义上的继承,是指在自然人死亡时,法律规定范围内死者的近亲属,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死者生前所立的有效遗嘱,依法取得死者所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法律制度。在继承法律关系中,被继承人是指死亡的自然人,遗产是指被继承人遗留的财产,继承人是指依法承接被继承人遗产的人。
本案过继子是否享有继承权过继子是指被继承人无子的情况下在生前或死后立的嗣子。对于过继子是否可以继承过继父母的遗产,应区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一是若过继子是在过继父母生前过继,且与过继父母生前已经长期共同生活,相互间已形成了扶养关系的,应视为形成了事实上的收养关系,过继子视为养子,享有继承权。
“抚恤金”是否属于”遗产”?抚恤金是发给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的费用。抚恤金是国家按照相关规定对特殊人员抚慰(抚慰包括精神抚慰和物质抚慰等)和经济补偿。享受抚恤金的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二是这些亲属主要依靠死者生前扶养。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遗产管理人应承担哪些义务及时报告管理状况的义务。遗产管理人既然负责保管遗产,那么当继承人、受遗赠人、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想了解财产的状况时,管理人有义务向他们报告遗产的管理状况。
遗产管理人如何确定所谓遗产管理人,是指对死者遗产负责保存和管理的人。我国继承法规定,“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这条规定有几个含义:一是存有遗产的人都有可能是遗产管理人;二是遗产管理人可以是一人,也有可能是多人;三是遗产管理人有可能是自然人,也有可能是死者生前单位、居民委员会或者祠民委员会。
京ICP备1200054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