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第十七、第十八条法定成年年龄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新旧法条对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二条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人,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相关观点】
一、条文概述与解读
《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是关于自然人法定成年年龄的规定。“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是法律概念,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本条沿用了《民法通则》第11条的规定,将十八周岁作为法定成年年龄。
《民法总则》第十八条是关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民法总则》延续了《民法通则》的做法,根据自然人辨识能力的不同,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理上称之为“三分法”。本条规定承袭了《民法通则》第11条关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
二、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概述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意思能力为基础。那么,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如何确定呢?有两个尺度:一是以年龄为尺度,这是一般尺度。在一般情况下,自然人的意思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健全的,达到成年后,就有了正常的意思能力,法律赋予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按照年龄情况赋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使其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状态。二是以理智(精神)是否正常为尺度,这是非一般尺度。有些人即使达到成年人年龄,但由于智力很低、精神不正常,仍然没有正常的意思能力,法律就不赋予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状态。本法正是根据上述原则来规定向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下述四个方面的内容:(1)意思能力,即肉然人具有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并能够将自己的内心意愿通过一定形式正确加以表达的能力。(2)取得权利的能力,即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简称取得能力。(3)处分权利的能力,即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地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简称处分能力。(4)承担责任的能力,即自然人对自己的不法行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简称责任能力。
三、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又称有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有能力以_己的行为取得和行使法律所允许的权利,承担和履行义务,就是说,有能力充分地实现他所具有的权利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自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也在发育,到达成年的时候,人们不仅能够有意识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并且能够理智地判断和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共同生活规则的精神,能够估计到这种行为可能发生的后果及对自己的影响。因此,已达到成年的自然人,被认为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2.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第18条第2款规定,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条规定也可以看做是劳动成年制。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已完成国家的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可以继续升学,也可以劳动就业。劳动就业的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能以自己的劳动取得固定的或者连续、稳定的收人,维持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的,可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相关案例】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方严父母诉林欣盈、陈家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案例要旨: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无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对死者家属进行赔偿。
审理法院: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法院来源:福建法院网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