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指导案例:以索要彩礼为目的的骗婚,构成诈骗罪
来源 | 法律顾问工作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载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行为人以骗婚为手段索要彩礼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
------最高法公布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案例中确定的审判规则
审判规则
行为人以结婚索要彩礼为手段,虚构事实,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中,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向行为人支付彩礼,且骗取钱财数额巨大,行为人在得到钱财后,各种理由推诿拒不见面,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故行为人的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罪。
基本案情
黄彩梅(女)于2013年10月与河南人王志帅(男)通过他人介绍相亲。黄彩梅提出依照当地风俗,看望老人需准备红包。王志帅将装有1360元的红包交给黄彩梅,后黄彩梅同意与王志帅结婚,但需彩礼38000元,王志帅同意通过银行卡将彩礼礼金转账给黄彩梅。黄彩梅得到钱后拒绝与王志帅见面拒接电话且找各种理由推诿。次年3月,黄彩梅又与河南人王永安(男)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同样以结婚彩礼礼金方法骗得王永安钱财共计人民币31000元。后黄彩梅仍以各种理由推诿并拒接电话。黄彩梅实施两起诈骗罪,骗取被害人共计70360元。案发后,黄彩梅退还王永安31000元,退还王志帅39360元。
公诉机关以黄彩梅犯诈骗罪,提起公诉。
争议焦点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以索要结婚彩礼为手段,骗取被害人财产数额巨大,在此情况下,应否认定行为人构成诈骗罪。
审判结果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黄彩梅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审判规则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从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来看,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犯罪手段来看,行为人先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均能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更多法律问题,可添加孙超律师微信(13691255677)沟通交流。
行为人以结婚收取彩礼为由,虚构事实欺骗被害人,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被害人通过银行转账将财产进行处分,而行为人在获得财产后找各种理由推诿,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同时,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行为人骗取两位被害人财产共计七万余元,已经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应认定为行为人构成诈骗罪。
本案中,行为人通过骗婚的手段,索要结婚彩礼礼金,使被害人信以为真并处分财产,行为人得到钱财后各种推诿拒不见面,可以得知,行为人并不是以结婚为目的,其真实意思是向被害人索要彩礼,即骗取礼金,以欺骗手段骗取被害人财产,对被害人的财产具有非法占有的意思,骗取财产的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应按照诈骗罪进行刑事处罚。
适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文章:骗婚犯罪的表现形式以及法律的适用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CEO李某,认识了曾是武汉某高校校花的张×丹,两人交往后闪婚。可就过了个把月,张×丹就带着274万元巨款逃往国外。更让人震惊的是,和张×丹一样,十几个貌美女子组成骗婚集团,已致深圳多个老板中招。本文正是对骗婚案件的表现形式的介绍以及法律的适用来提高读者的法律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一、总述
婚约财产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结婚习俗。所谓婚约财产是指按照结婚前双方的约定一方给付另一方一定财产的行为。由于历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秉承着在婚姻过程给付财产的习俗。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给付财产后双方感情不和无法进行登记结婚的情况。为此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在2000年制定的《关于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对在感情不和的情况下双方无法结婚或者在结婚后一年内有离婚的彩礼返还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不但如此为了防止某些人借婚姻索要彩礼的行为,婚姻法在第二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任何人不得以借婚姻之名索要彩礼。从婚姻法和司法解释中可以看出我国最高立法和审判机关对传统的彩礼问题的关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中出现了一种俗称放鸽子的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骗婚。由于骗婚的手段与借婚姻索要彩礼的手段和行为都相类型,在司法实践中对其的界定也就较为模糊,所以本文有必要交代出骗婚的表现形式从而能够同以婚姻之名索要彩礼的行为区别开来
二、骗婚案件的表现形式
笔者通过对骗婚案件审判案例的研究总结出来骗婚案件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常情况下礼金数额比一般礼金数额要低,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城市进行调查发现当地礼金的平均数额在5万到10万之间,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可能低于5万元。但是骗婚案件中彩礼数额确低于农村以及黑龙江省偏远地区的平均数额。
(二)婚姻缔结的形式和主体也比较特殊。在骗婚案件中,往往行为人急于结婚,通常在认识两周或者一个月就提出结婚的请求。不仅如此行为人和受害人的主体也是特定的。通常男性受害人往往具有身体或者心理上的缺陷,表现是多次离婚或者身体具有残疾,心理极度自卑。这种受害人在骗婚案件中的比例是三分之一左右。而行为人的身份及其主体也非常特殊,通常情况下女性主体不在本地居住,与受害人联系也是通过QQ或者微信来进行。不仅如此特定地域的女性比例大约占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明了受害人同当地女性的能够结婚概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外地女性进行结婚。
(三)交往过程中离多聚少。男女双方在交往或者在结婚后离多聚少。许多女方在缔结婚姻后往往向受害人提出要到外地务工或者去南方打拼。即使到了外地也不愿告知受害人其具体位置,导致夫妻生活时间较少或者几乎无夫妻生活。
(四)突然提出离婚或者在探亲途中突然失踪。这是骗婚案件的收尾部分,犯罪分子在进行数个月的行骗活动后,见到其犯罪目的已经达到自然要进行收尾。通常表现为行为人突然提出离婚,离婚的理由天马行空,甚至因为家庭琐事而进行离婚。有的行为人以其父母重病过世为由要求被害人一同前往探望。往往这是犯罪分子的最好一次诈骗,在途中对被害人所带钱财进行诈骗然后利用晚间或者被害人熟睡期间突然离开。甚至有的行为人受害人的无知对其进行恐吓。
三、借婚姻索要彩礼与骗婚的区别
前文所说骗婚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行为人的目的不是同被害人缔结婚约而是通过虚构事实这种手段来获取受害人的财务。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诈骗行为。
但是借婚姻索要彩礼与骗婚在主观上是具有本质的不同的,按照高铭暄教授的说法,只有具有罪过才能在客观上去实施一种危害行为,才能成为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能称之为犯罪。借婚姻索要彩礼的过程中当事人具有缔结婚约的意思表示,而且并不是隐瞒事实真相,进行虚构的客观行为,仅仅是因为一方给付的婚约彩礼较少或者没有达到其要求而取消婚约的意思表示。因此在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客观上没有犯罪行为这才是骗婚的本质区别,是区别刑事犯罪还是民事纠纷的分界线。更多法律问题,可添加孙超律师微信(13691255677)沟通交流。
四、骗婚案件的法律责任
骗婚案件中不仅有刑事法律关系也有民事法律关系。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自然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但是婚姻问题如何处理确涉及到了受害人的再婚权问题
(一)行为人所受到的刑事责任
骗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诈骗行为,按照高铭暄教授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要求来说,在骗婚案件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被害人彩礼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且行为人是已满18周岁具有完全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自然人。所以根据刑法第266条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是完全合理的。
(二)民事法律的在骗婚中的适用问题
行为人进行了诈骗行为,以缔结合法婚约之名非法占有了受害人的财产。但是受害人和行为人的婚姻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1)婚姻关系存续还是消灭?
行为人和被害人的婚姻关系并不因为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而消灭。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1条规定,仅仅有重婚的,法律上规定的禁止结婚的遗传性疾病的以及未到法定婚龄的可以向人民法院宣告婚姻无效,其他情况人民法院将会依法驳回诉讼请求的。但是受害人可以证明行为人有重婚行为,或者其他可以宣告婚姻无效事由的情形。不仅如此,受害人仍不能宣告是可撤销的婚姻,根据婚姻法第15条的规定,可撤销的婚姻是受到胁迫的情况下在1年内向人民法院宣告撤销婚姻。在骗婚案件中几乎不存在胁迫的情况。
综上所述婚姻关系应该是存续而不消灭
(2)对受害人的民事救济
婚姻涉及到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如果不对受害人进行民事救济那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侵犯了受害人的再婚权,是违反民事公平原则这个帝王原则的。因此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受害人的再婚权保护问题都做出来明确规定。《民诉意见》规定了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提起的身份关系之诉可以在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进行,这充分保护了受害人的民事权利。那么如果对于受害人不知道其住所的公民该怎样维护其再婚权呢?《民通意见》规定对于失踪满4年的公民父母、配偶和利害关系人可以宣告其死亡,宣告死亡生效后,婚姻关系终止。受害人的再婚权得到有效的保护。
五、法律亟待解决的漏洞问题和展望
对于骗婚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这许多漏洞,比如无法举证,与借婚姻索要彩礼界限不明,或者是公安机关接警后不立案等等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们立法机关要加强对刑事立法工作,可以比照诈骗罪的一般法条来制定特别法,保证罪刑法定,是刑事犯罪分子不存在侥幸心理。
2. 司法机关尤其最高审判机关应该对法律进行合理的解释,做到骗婚案子不打法律的擦边球
3. 公安机关对于骗婚案件应该立即进行立案,不要拖沓不立案,慢立案导致丧失侦查机会,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六、总结
犯罪与惩罚犯罪是刑事法律的一对矛盾,对于骗婚案件这个新兴犯罪我们要探索惩罚犯罪的途径和手段,严厉打击诈骗犯罪分子。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刑法的价值,更是我国刑法宗旨所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来源:基层法官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