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可胜诉后支付律师费!  电话:13691255677  
申请执行专栏简介

北京诉讼律师网损害赔偿律师申请执行栏目内容包含:执行申请书范本,执行申请的程序,申请执行的期限与费用以及法院的管辖问题。申请执行指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由于债务人不履行或拒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当事人在法定的执行时效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启动执行程序的一种权利实现方式。

  • 执行程序中异议之诉的常见法律问题
    日期:2024-03-27 点击:29次

    执行程序中异议之诉的常见法律问题执行程序中的异议之诉,源自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中新增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经由司法解释的细化规定和学理上的解释阐发,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之外,又出现了多种执行程序中的异议之诉类型,主要包括执行异议之诉、追加、变更被执行人异议之诉和执行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执行异议之诉包含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和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

  • 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应赋予被执行人上诉权
    日期:2024-03-25 点击:40次

    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应赋予被执行人上诉权至于被执行人是否享有上诉权,当前没有明确规定。因被执行人作为一审被告或第三人,依法享有抗辩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在其认为一审判决侵害其权利时,其上诉权利不应被剥夺。故在当前未有禁止性规定的情形下,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允许被执行人提起上诉。

  • 二审维持原判的民事案件,执行根据为一审判决还是二审判决?
    日期:2024-03-25 点击:15次

    民事诉讼中,二审维持原判时的执行根据问题,目前理论界及实务界确实存在较大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二审维持原判时执行依据为一审判决。第二种观点认为,二审维持原判时执行依据为二审判决。第三种观点认为,一、二审判决共同构成执行依据。

  • 关于执行异议之诉是否构成重复起诉的认定
    日期:2024-02-06 点击:27次

    关于执行异议之诉是否构成重复起诉的认定生效仲裁裁决或者人民法院判决已经驳回当事人的部分请求,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又以相同的请求和理由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属于重复诉讼,人民法院应依法裁定驳回其起诉。

  • 即使购房人明知所购房屋设有抵押权,只要符合消费者购房人排除执行的条件,就应优先保护其权利
    日期:2024-02-06 点击:43次

    即使购房人明知所购房屋设有抵押权,只要符合消费者购房人排除执行的条件,就应优先保护其权利

  • “执行和解”与“执行外和解”的“4大”区别
    日期:2024-02-05 点击:67次

    “执行和解”与“执行外和解”的“4大”区别根据第二条和第十九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执行和解协议和执行外和解协议的区分。具体而言,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点:1、协议概念内涵不同;2、协议引起的法律效果不同;3、协议是否具有可诉性不同;4、协议中的担保条款法律效力不同。

  •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
    日期:2024-02-03 点击:42次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对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应当将恢复执行的举证责任分配给申请执行人,人民法院不应依职权主动恢复执行程序。但由于现阶段申请执行人的举证能力和财产查找能力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过分强调申请执行人的责任反而会严重损害申请执行人的利益,久而久之,还可能会引起当事人情绪对立、上访或越级上访。

  • 执行申请费是否可以从执行案款中优先扣除?
    日期:2024-01-22 点击:53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零八条的规定,参与分配执行中,执行所得价款扣除执行费用,并清偿应当优先受偿的债权后,对于普通债权,原则上按照其占全部申请参与分配债权数额的比例受偿。清偿后的剩余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本案法院从被执行人的房屋拍卖所得款中扣除评估费和相应的执行申请费,符合上述规定。

  • 失信、限制消费司法解释正在修改完善
    日期:2024-01-17 点击:42次

    失信、限制消费司法解释正在修改完善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权益的兑现,情况复杂,情形多样,更考验能动司法的能力水平。他强调,要依法审慎用好失信惩戒措施。要严格适用惩戒决定书或限制消费令的条件和程序,决不能出现只签发、实施却不送达等不符合法定程序的情况。

  • 被执行人「恶意规避执行」,申请执行人怎么才能要回钱?
    日期:2024-01-16 点击:38次

    恶意规避执行指的是被执行人在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前或者法院对其财产采取执行措施之前,通过怠于主张到期债权、财产混同、与他人串通采取离婚析产、赠与财产等方式隐匿、转移财产,制造自己没有履行能力的假象,逃避执行的行为。

 

部分荣誉展示

更多>>
 
1501116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