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诉讼时效真的很重要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民事主体在诉讼时效的有效期间内的胜诉权,超过诉讼时效有可能带来败诉的风险。换言之,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丧失胜诉权的法律事实,可称为诉讼时效期间,又称为即权利消灭。
如果您无法判断法律文书的生效时间,可联系案件的审判法官进行确认。另外,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申请人需提供执行申请书(列明所需执行事项)、申请人身份证明、执行依据等基本材料。在案件强制执行过程中,您也可以留心收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及时向承办法官提供。
拒不履行法院判决将会付出多大代价在法院执行工作中,总有一些像上述案例中李某田一样的被执行人,无视法律权威,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确定的法律义务,通过隐匿转移财产等方式,试图逃避执行、抗拒执行。在他们眼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不犯多大法,不会有多大事。殊不知,这一行为对“老赖们”来说,带来的不仅是金钱上损失、信用上的污点、乘交通工具或者银行借贷等方面的不方便,甚至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付出惨重的代价。
关于驳回起诉的20个裁判观点,除依法裁定驳回起诉外,对于当事人已经明确提出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审理并作出实体判决。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其主张,则应判决支持其诉讼请求;如不足以证明其主张,则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当事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则应根据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作出判决。如要求当事人就此另行主张权利,本质上属于拒绝裁判。
“终本案件”恢复执行的4种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终结本次执行不等于案件的实质性执行终结。执行程序终结后,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申请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哪些措施将等着你?“老赖”,通俗意义上为欠钱不还的人,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一般是指有能力偿还债务,但是拒不偿还的债务人,或者是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系列强制执行的强制措施,但是由于执行难的问题,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限制老赖的措施。
诉讼离婚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离婚有两种方法:一是协议离婚,即夫妻双方对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无争议,协商一致后到民政局登记,领取离婚证。二是诉讼离婚,即夫妻双方对上述事项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向法院起诉离婚。通过诉讼方式离婚的,法院经调解、依法裁判后,会向离婚诉讼主体送达离婚调解书或判决书。
遗产的分割方式和裁判规则当事人无法就继承方式达成一致的,能够按份共有的,可以由各继承人按份共有,无法按份共有或者可以直接分割的,则应当折价或者变价后分割。
除了传统的一对一推荐外,有的婚介公司还打出了“包结婚”服务的牌子。今天的案例中,张女士与某咨询公司之间就发生了这样的服务合同纠纷。
诉前调解收费吗?调解协议有何法律效力?调解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双方也可申请延长调解期限一个月。在期限内调解不成功的案子,将转立案进入审判程序。诉前调解程序是为了减少诉累和负担,并不会影响调解不成功的后续审理。
![]() | 京ICP备1200054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