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法》第三十五条 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
国有企业的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
【释义】 本条是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性质、地位及其与基层工会委员会关系的规定。
一、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决定的。但是,不可能每一个职工都直接以主人的身份去管理企业,只能选出自己的代表,通过一定组织方式来进行。“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这就是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职工代表是由职工民主选举出来的,因此,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的机构。同时,职代会不是一般性群众组织,也不是政治性团体,它有下列职权:(一)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培训计划、留用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二)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三)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四)评议、监督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提出奖励和任免的建议。(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定选举厂长,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二、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国有企业的工会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是: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而不是它的常设机构。工作机构与常设机构是有原则区别的,常设机构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工作机构没有这种职权。它的任务是: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大会的筹备工作、会务工作以及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组织工作,办理职工代表大会或主席团交办的事项。工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做好职工代表大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关于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和议程的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准备会议文件和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组织选举职工代表,审查代表资格;组织职工代表活动,检查大会决议、提案的落实情况;组织与支持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开展活动;培训职工代表等等。由于职工对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始终与工会紧密相连,工会在代表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能力充任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此外,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管理方面的任务和作用有很多一致的方面。因此,由工会承担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是适宜的。企业工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应该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发动职工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工会法》第三十六条 集体企业的工会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的权力。
【释义】 本条是对集体企业工会地位的法律规定。
集体企业职工对企业管理的权力要比国有企业职工权力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行直接民主,即集体企业职工基本是实行职工大会制度,而不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只是考虑到有的集体企业职工过多,对企业职工多的企业实行代表大会制度。第二,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由集体企业职工选举和罢免,而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是评议、监督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提出奖励和任免的建议。第三,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由集体企业职工决定,而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是“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培训计划、留用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法律这样规定,是由于集体企业的性质决定的。因为集体企业是劳动者集体所有的,所以其权力可以选举、罢免管理人员,决定重大的经营管理问题。
本条规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城镇集体企业工会支持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集体企业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监督企业各项活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集体企业的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实现集体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集体企业的工会应当依法支持和组织职工参加上述活动。工会支持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助于职工更好地依法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城镇集体企业工会维护职工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重大问题的权力。选举和罢免厂长(经理)和其他企业管理人员,制定集体企业章程,审议决定企业重大方案、职工奖惩办法和其他重要规章制度,决定经营管理重大问题等,是集体企业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代会行使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力。为充分保障集体企业职工上述权力的实现,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集体企业工会对职工的上述权力应依法加以支持和维护,这是集体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工会法》第三十七条 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
【释义】 本条是对国有、集体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民主管理形式的规定。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要不要同公有制企业一样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修改工会法过程中是经过反复研究的。宪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在全民所有制即国有企业中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公司法规定,在国有独资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职工代表大会。简言之,是只在公有制企业中建立职代会。而对非国有企业,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代会职权包括: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方案的报告;审查同意或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等重要规章制度;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及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评议、监督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等。这些职权,显然是难以完全适用于非公有制企业的。但是从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面考虑,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也应当参与民主管理,为此,工会法这次修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公有制以外企业、事业单位规定:“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至于职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如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问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公司法和企业法作出规定。
《工会法》第三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工会应当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释义】 本条是对企业、事业单位工会参与企业有关管理问题的规定。
一、企业、事业单位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是具有自主权的,是独立进行的。但是企业在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时,听取工会的意见,能使企业、事业单位在决策前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参加企业、事业单位重大问题的讨论,也可以使广大职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原因以及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取得广大职工的合作,更进一步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搞好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明确了企业工会有参加企业召开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的权利。工会是代表职工利益、为职工说话办事的群众组织。当企业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时,要有工会代表参加,使工会在讨论这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的会议上,能够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在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内部的安定团结和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明确了企业和企业工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应当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工会应当支持企业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企业要尊重工会的民主权利,工会要尊重企业的行政管理和生产指挥权利。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关系,是由我国社会性质和我国工会性质决定的。
《工会法》第三十九条 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产生,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
【释义】 本条是对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产生的规定。
在修改工会法的过程中,对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和监事会问题,考虑到公司法已对此作了规定,因此,作了上述原则规定。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应当有职工代表参加,由公司职工选举产生,没有规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一定要有职工代表参加。关于职工代表进入监事会的问题,公司法已经解决,即无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其监事会成员中,都应有职工代表。因此,这次对工会法修改,对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监事会问题只作了原则规定:“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产生,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
《工会法》第四十条 基层工会委员会召开会议或者组织职工活动,应当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以外进行,需要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的,应当事先征得企业、事业单位的同意。
基层工会的非专职委员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参加会议或者从事工会工作,每月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其工资照发,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释义】 本条是对基层工会委员会开展活动时间的规定。
一、生产或工作时间是指法定的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工会召开会议或组织职工活动一般应当在业余时间进行,这是工会开展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基层工会开展活动,要安排在业余时间,不宜安排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因为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就是用来生产或者工作的,如果工会活动经常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就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这与工会活动的目的也是不符合的。工会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职工从思想上受到教育,身体上得到积极的休息,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进行生产和工作。但是,有的基层工会的任务比较繁重,工会还需要占用一定的劳动和工作时间召开会议或组织职工开展活动。因此,有时需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应当事先征得企业、事业单位的同意,在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情况下召开会议或开展活动。
二、基层工会非专职委员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从事工会工作,每月不得超过三个工作日。作为非专职的工会委员,不像专职的工会工作者,可以将全部工作时间用于工会活动,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其从事工会活动大部分是利用业余时间。但是,在某些场合下,非专职的工会委员从事工会活动必须占用生产时间时,应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在此限度内,法律保障其基本的权益,即工资和待遇不受影响。企业、事业单位应依法为之提供必要的时间,以利工会活动的完成。因为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等,都是根据生产(工作)时间或完成的生产(工作)任务来支付的。不脱产的工会委员有时组织或参加工会活动,如文体比赛及参加会议等,不可能用业余时间,这就会影响他们从事生产(工作),相应就要影响他们获得的劳动报酬。为了调动不脱产工会委员从事工会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不至因为从事工会工作而使自己的劳动报酬受损失,本条第二款的规定,较好地解决了不脱产工会委员占用生产时间从事工会活动的需要,保证了不脱产工会工作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受影响,对企业来说,也有一个明确的限度,保障了企业的权益。
《工会法》第四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
【释义】 本条是对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的规定。
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建国以来,是从工会会员交纳的会费中开支的。1978年工会会员交纳会费的比例从个人工资的百分之一降低到百分之零点五,加上工会人员增多,会员交纳的会费已经无法承担基层工会脱产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只好挤占工会经费。根据1950年工会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拨缴的百分之二工会经费,主要用于职工教育和工会开展活动。由于经费十分紧张,无法再承担基层工会脱产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的开支。因此,1978年工会恢复工作以来,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绝大部分是由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开支的。根据上述情况,并考虑到我国工会在基层企业中的任务的要求,1992年修订工会法过程中,全国总工会与财政部经协商,将基层工会脱产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列入企事业单位行政开支。当时工会法对此作出的规定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工会委员会的脱产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由所在单位行政支付。”
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1950年工会法第十七条规定,基层工会脱离生产的委员继续享受由行政方面或资方支付的劳动保险或其他福利待遇。考虑到企业、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我国将逐步建立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其中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所需费用从企业自有资金中的奖励、福利基金内提取。因此,工会法规定:基层委员会的脱产专职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即企业建立各自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时,基层工会专职干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就按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这样规定的有利之处,在于避免了企业工会专职干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与所在企业职工不一样的情况,有利于基层工会专职干部队伍的稳定。
京ICP1201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