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信用卡捆绑住你的人生
——浅析信用卡恶意透支类型案件特点及对策
作者: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 辛喜艳
信用卡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出行不必携带大量现金,更加安全、方便,而且,不需要卡里有存款就可以进行普通的消费。但是,信用卡的发明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解决经济上的暂时危机,也面临着不按时还款要被收取高额高息甚至恶意不还款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据统计,近三年来,三门峡两级法院共受理信用卡诈骗犯罪一审案件37件,其中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有28件,占案件总数的75.7%,且呈现倍增发展趋势。
通过对所有案件进行分析,发现信用卡恶意透支案件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犯罪主体多为学历低、年龄低、无固定工作者。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8.6%,“75”后占75%,85后占36%,无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占82.1%,此类人群经济压力大、消费需求大。
二是行为上多表现为伪造财产证明且躲避催款。部分犯罪人在申领信用卡时伪造财产证明材料,办卡目的为偿还自己债务,无还款打算;信用卡多用于消费购物,因无固定收入来源,无力偿还后,以更换联系方式、去外地打工来逃避还款责任。
三是犯罪后果严重,违法代价大。除3件案件被告免于刑事处罚外,其他约55%的犯罪人被判处实刑,且均并处2万以上不等罚金,面临财产及人身自由的严厉处罚。
四是被告人家属积极挽回银行损失,代为履行还款责任。已判案件中有约86%的犯罪人亲属或者本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法院判决前履行了还款责任并取得银行谅解。
五是银行内部审查不严,未尽说明义务。为追求高发卡量,抢占市场份额,对申请人的资产审核要求较低或把关不严,在宣传中更多的是推介信用卡的便利惠民性,模糊相关法律后果。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银行要进一步规范审查程序,严格审查个人收入财产证明,合理核定授信额度;二是对屡次出现逾期还款的信用卡所有人,要重点监控、管理,及时提醒按时还款;三是在申领信用卡时,根据银行对个人的授信额度,可要求申领人提供一个或多个直系亲属的联系方式以及必要的收入证明,方便后期协助银行催收还款,避免因恶意透支造成严重后果。四是法院要注重搜集一些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或者送法进社区、进农村等形式做好法律,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倡导大家理性刷卡消费。
在此,也提醒各位消费者要科学、理智理财,临时解决资金周转都是可行的,但是超前消费的前提是要保证自己有还款能力。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或者不按时还款,导致银行系统上留下不诚信记录,进而影响到自己在今后生活中的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等。
![]() |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