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可胜诉后支付律师费!  电话:13691255677  
民商诉讼专栏简介

北京民商诉讼律师网内容包括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合同违约损害赔偿、离婚损害赔偿纠纷,具体为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事故人身损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触电事故损害赔偿、学生伤害损害赔偿、雇工损害赔偿、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产品责任损害赔偿、高空坠物损害赔偿、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相邻权纠纷损害赔偿、共同侵权、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损害赔偿、工程承包纠纷损害赔偿、离婚损害赔偿等近百余种损害赔偿类别的民商诉讼纠纷。

  • 仅有法定代表人签字,合同效力认定?
    日期:2022-10-28 点击:114次

    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在民商事活动中十分常见。但是,若合同中仅有法定代表人签字而没有单位加盖的公章,那合同的效力该如何认定呢?对此问题的认识不一,可能会导致实务中产生诸多争议,为此小编通过以下一个案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 签名、盖章、按手印,有什么区别?
    日期:2022-10-28 点击:101次

    签名、盖章、按手印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落笔之前应该谨慎,如果存在被迫等情况,应该保存证据。同时,应看清楚合同协议的内容,切不可因为碍于情面而随便签字、盖章、按手印。在司法实践中,最为慎重的选择就是签名与按手印的结合,签名是个人自然的书写流露,是个人真实意思的体现,可也有行为人事后不认可他人代签的情况,而按手印虽不易识别,但其确定身份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一举定纷争。

  • “借一万年”应认定为赠与
    日期:2022-10-28 点击:113次

    张勇向李媛支付30万元后,双方通过微信分别作出了意思表示。李媛主动要求出具借条,但张勇用“加个期限一万年”的表述予以拒绝。因此,双方之间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未能达成合意。该30万元款项已实际给付,李媛接受款项后,张勇明确表示借一万年,应认定为不具有要求归还的意思,应认定为赠与。

  • 关于离婚的50个问答
    日期:2022-10-27 点击:108次

    夫妻一方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根据《民法典》第107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 离婚纠纷类案件五大审查要点
    日期:2022-10-27 点击:122次

    离婚案件管辖适用地域管辖一般原则,例外适用“被告就原告”原则。属无效婚姻的,法院应不准原告撤诉,亦不得按撤诉处理。审理时,应注意对特殊主体的审查,如是否系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军人等。在出现法定情形时,无过错一方,可向有过错一方主张离婚损害赔偿,但不能向第三方主张赔偿。子女抚养,应按照最有利于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原则审查。抚养费除按收入比例给付外,还应考虑未成年子女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地生活水平;对于无经济收入的,不应简单以无收入状态确定抚养费给付标准。关于探望权行使,遵循不影响子女健康成长原则,在确保可操作性的同时,尽量避免矛盾冲突激化。处理财产分割问题时,遵循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原则、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公平原则。涉外离婚案件,符合法定条件时,可由我国法院处理。

  • 民法典对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
    日期:2022-10-26 点击:106次

    民法典对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 遇到被“碰瓷”,该怎么办?
    日期:2022-10-26 点击:123次

    最高法所作的报告中还特别强调,“碰瓷”手法多样,不同手法的“碰瓷”在具体性质和危害程度方面还存在差异,依法可能触犯诈骗、保险诈骗、虚假诉讼、敲诈勒索、抢劫、盗窃、抢夺、交通肇事等不同罪名。

  • 什么行为是“碰瓷”?法律后果?
    日期:2022-10-26 点击:154次

    “碰瓷”行为花样百出,既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也扰乱社会秩序。为此,公检法机关将“碰瓷”违法犯罪作为打击重点之一。报告中提出,最高法会同公安部等出台意见,严惩“碰瓷”违法犯罪。

  • “假人真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日期:2022-10-25 点击:147次

    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之人在合同上加盖法人公章的行为,表明其是以法人名义签订合同,除《公司法》第16条等法律对其职权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外,应当由法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法人以法定代表人事后已无代表权、加盖的是假章、所盖之章与备案公章不一致等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民法典合同编“指印”之理解
    日期:2022-10-24 点击:334次

    民法典合同编“指印”之理解合同上单纯摁个指印,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一个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再怎么不努力,签名还是会的,为什么不签名却仅摁指印?除非是文盲。而若是文盲,则必须要证明其知晓该合同文本的内容,比如有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场宣读,或有原始的录音录像证据证明已经对其宣读过合同文本,且其表示知晓的。若不是文盲,为什么不签字加指印?单纯的指印只会引发怀疑,这指印是怎么摁上去的。实务中一般不会单纯摁指印,必然是和自然人的签字相配合使用。

 

部分荣誉展示

更多>>
 
1501116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