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施行后,合同中可以撤销的情形有哪些?
在现实社会中大家都知道双方如果签订了合同的情况下必须要遵守合同的规定,如果一方违约的话是要承担违约责任的,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合同撤销的情况,那么,合同中可以撤销的情形有什么?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胁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
一、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合同无效和合同撤销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无效和合同被撤销的溯及力。根据中国《民法典》的规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和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按照该条法律规定,无效的合同和被撤销的合同,其没有法律效力的后果一直回溯到合同订立之时。
(二)合同部分无效的后果。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这是中国民法的民事行为制度的基本规则之一。
(三)合同无效和被撤销后的财产责任。在合同当事人已经给付财产或者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合同无效和被撤销后,必须涉及到财产责任的承担。
二、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1、一般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2、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合同受损一方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
3、受胁迫的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4、最长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合同一方当事人自合同成立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便消灭。
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但很多情况下,合同的订立并不会如此完美,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撤销合同。合同的可撤销,侧重保护和突出的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交易时意思表示不真实,可以请求法律加以干涉,保证当事人真实的意思得以实现。
![]() |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