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
作者:淇县人民法院 李培忠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今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防范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办案经验,通过总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外原因,探讨相应对策,以期对预防未成年犯罪有所裨益。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抢劫、盗窃犯罪居多,故意伤害、强奸犯罪次之。此类未成年人犯罪的作案动机较为简单,一般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加上自身缺乏有效约束,法律意识淡薄,好逸恶劳,走上了犯罪道路。
2、结伙作案或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增多。由于未成年人自身能力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往往是结伙作案,或与成年人共同作案。
3、涉案未成年人多集中在务农、辍学、进城务工等群体。我院近3年来审理23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20件的被告人是初中以下学历,且都有辍学经历,长期处于无业状态。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1、家庭原因。根据我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大多数未成年犯的家庭状况偏差,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是留守家庭或贫困家庭。其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存在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家长凡事对孩子迁就或放任,甚至在明知犯罪后而弃之不顾。
2、学校原因。近年来,我们的中小学仍将高升学率作为工作的重点,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关心和帮助,致使他们自暴自弃,最终脱离学校流向社会。
3、自身原因。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不成熟,易冲动闹事,甚至违法犯罪;刚进入社会的未成年人对各种社会现象感到茫然和困惑,受网络及舆论的不当引导,致使他们仇视社会或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走上犯罪道路。
4、社会原因。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加上,大量的暴力色情信息的充斥,往往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
1、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要严格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打击惩罚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法律的引导、规范、威慑作用,培养未成年人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习惯和信仰。
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预防体系。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心理辅导站,及时引导、疏通情绪,避免动辄实施暴力或自甘堕落。
3、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守法观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视野。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共同来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和蓝天,让他们鲜花般的生命在这里绽放光彩。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