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人不依法披露法定信息的法律风险
受许人如何应对特许人不依法披露法定信息的行为
根据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下列法定信息,并提供特许经营合同文本:
(一)特许人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额、经营范围以及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
(二)特许人的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
(三)特许经营费用的种类、金额和支付方式(包括是否收取保证金以及保证金的返还条件和返还方式);
(四)向被特许人提供产品、服务、设备的价格和条件;
(五)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的具体内容、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
(六)对被特许人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监督的具体办法;
(七)特许经营网点投资预算;
(八)在中国境内现有的被特许人的数量、分布地域以及经营状况评估;
(九)最近2年的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摘要和审计报告摘要;
(十)最近5年内与特许经营相关的诉讼和仲裁情况;
(十一)特许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是否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
(十二)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三条又规定,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及时通知被特许人。
但在实际特许经营活动中,尽管以诚实信用的原则特许人也应当告诉受许人上述信息,有的特许人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或者害怕被受许人怀疑失去加盟客户,经常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这样其实对特许人有受许人可依法单方解除协议遭受更大法律风险。作为受许人可以依法单方解除合同。因为根据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及《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因此,受许人可以在发生争议时依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 、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应当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京ICP120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